logo
当前位置:

奥氏黄檀

    俗称白酸枝、白枝、缅甸酸枝、新红木(通常有人将奥氏黄檀称为“花枝”,属于外行话,无需驳斥);缅甸称为吐里普BurmaTulipwood、塔马兰tamalan;泰国叫秦蝉chingchan;台湾叫缅甸黄檀、滨黄檀、滨紫檀。

    奥氏黄檀亦应有多个亚种,各亚种之间材质、木纹差别明显;白枝木产量大,底色较红枝浅得多,一般为腥红色,新料底色尤“怯”;有的底色酷似大果紫檀(花梨木),只是材质更细腻,加上木纹也很美观,常被个别越南人做成“黄花梨”工艺品;白酸枝木纹有明显的也有不明显的,但基本无黒筋,有木纹的则木纹较美观,木纹为深浅材色变化所致,多非黒筋构成;材质较细腻,大多不沉水,油性不如老红木,但柔性较好,管孔较老红木粗大;基本无酸香气或极微弱,稍久则无任何气味;底色变化越来越深,越来越醇正,但不会达到交趾黄檀的华贵深色,木材表面光亮度不如老红木;白酸枝以缅甸料为最好,由于材色上佳,柔性较好,优于花枝木,因而是上好的家具材料。

  • 中文名称奥氏黄檀
  • 别称缅甸酸枝、白枝、白酸枝、花枝
  • 蔷薇目
  • 黄檀属
  • 拉丁学名Dalbergia oliveri Prain
  • 双子叶植物纲
  • 豆科

树木与分布

树木特征与巴里黄檀很难分别,产地分布也大体一致。大乔木,树高25m,通常在18-24m之间,胸径大者可达120厘米,一般直径50-1750px,有低板根,树木壮观。分布在缅甸、泰国、越南、老挝低海拔落叶混交林或柚木竹林中。因缅甸出产最多,又被称为“缅甸酸枝”。在缅甸,奥氏黄檀多与巴里黄檀生长在一起,外观特征很难分辨,材质也差不多。

微观特征

散孔材。生长轮明显或略明显。心材新切面柠檬红、红褐至深红褐,常带明显的黑色条纹;木屑酒精浸出液红褐色。管孔在肉眼下颇明显,弦向直径最大312μm,平均189μm;常含褐黄至红褐色树胶;数甚少至略少,l~11个/mm2。轴向薄壁组织数多,在肉眼下明显,主为傍管型,聚翼状及窄带状或细线状(宽1~8细胞,多数2~4细胞,常与射线交叉呈明显的网状)及星散聚合。木纤维壁厚。木射线在放大镜下可见;波痕在放大镜下可见;射线组织同形单列(甚少)及多列(2列),异形ⅲ型倾向稀见。新切面有酸香气或微弱;结构细;纹理通常直或至交错;气干密度1.00g/cm3。

缅甸酸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