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一季度,中国自非洲进口木材遭遇明显下跌,总量同比锐减19%至49.77万立方米,进口金额缩水24%至1.59亿美元。这一趋势在2月单月尤为明显,木材进口量同比下降36%,金额暴跌37%。其余月份如1月进口同比下降4%,3月同比下降7%。其中,3月平均单价较2024年同期下滑9%,回落至2024年9月水平。
从品类看,原木进口占比达60%,但一季度进口量同比骤降22.4%至29.9万立方米;锯材进口量也减少14.5%至19.83万立方米。需求疲软叠加价格下行压力,导致非洲木材贸易整体承压。
就供应源来看,传统对华木材出口大国中,赤道几内亚和莫桑比克遭遇“腰斩式”下滑,一季度出口量分别暴跌52%和62%;喀麦隆、加蓬、刚果(布)及南非的跌幅也达15%-33%。然而,非洲出口市场并非全无亮点,刚果(金)和中非两国对华木材出口异军突起,分别实现13%和151%的显著增长。
据报道,尽管3月至4月喀麦隆北部近期遭遇严重洪水,但南部伐木作业及通往杜阿拉港的公路、铁路运输保持稳定,港口集装箱供应充足,物流未对出口造成显著冲击。刚果(布)等国的木材运输虽受降雨和路况影响,但整体运营仍维持平稳。市场人士认为,出口下滑的核心原因在于中国市场需求疲软及非洲木材价格竞争力减弱。
与此同时,部分高价值木材品种如大绿柄桑、非洲红花梨和奥坎的价格近期小幅上涨,但未能扭转整体颓势。我国进口非洲木材平均单价在一季度下降5%,反映出供需关系的持续失衡。短期来看,非洲木材对华出口或持续低迷。但危机中也蕴藏机遇——长期来看,随着非洲多国逐步收紧原木出口限制,或倒逼产业从依赖原木出口转向高附加值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