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国际和国内市场环境的复杂变化,正让新西兰木材行业陷入难以“高枕无忧”的境地。从中国市场需求的结构性调整,到美国关税政策的潜在威胁,再到汇率波动与库存高企的叠加影响,新西兰林业的韧性正面临严峻考验。
中国市场:需求强劲但价格承压
作为新西兰原木的最大进口国,中国市场仍是行业的重要支柱。最新海关数据显示,2025年3月,新西兰对华原木出口量达178万立方米,同比增长6%,但出口金额却同比下降2%,单价跌至121美元/立方米,创下近三个月新低。这一“量增价跌”的矛盾现象,反映了中国市场需求以及新西兰原木出口供应的微妙变化。
一方面,即便建筑与家具行业对辐射松的刚性需求持续存在,但全国原木需求环比小幅下降,日均出库量未达7万方的传统旺季水平;另一方面,中国输美家具可能因高额关税而大幅减少,间接抑制了新西兰木材的采购积极性。此外,据报道,4月上旬至中旬港口库存一度徘徊在400万立方米左右,虽近期减少10万立方米,但仍需时间消化,进一步加剧了买方市场的观望情绪。
出口“双重夹击”:价格波动与汇率风险
随着国际贸易环境存在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价格下行压力正从多个维度冲击新西兰林业。新西兰出口商表示,4月以来,原木到岸成本加运费(CFR)价格下跌8%-10%,码头交货价(AWG)同步下滑约10美元/JAS。与此同时,新西兰元兑美元汇率在0.55-0.57区间波动,每贬值1美分,AWG价格将额外下跌3新西兰元/立方米。
这一连锁反应对出口商利润形成挤压。部分林场主因提前锁定长期出口价格暂获喘息,但多数企业不得不直面成本与汇率的双重不确定性。加之伐木作业因雨季和低价暂停,未来一个月新西兰原木供应量或将收缩,行业人士认为,短期内可能推高中国港口库存的消化速度,为价格反弹提供契机。
政策阴云:美国关税下的隐忧
需要注意的是,尽管新西兰林产品目前享有美国关税豁免,但美国商务部针对进口木材的“国家安全调查”仍在进行中。若政策风向突变,新西兰辐射松出口可能面临额外壁垒。更深远的影响在于,中美贸易摩擦的间接传导效应。中国输美家具若因高关税锐减,新西兰辐射松作为上游原料的需求链也将受挫。
但短期来看,新西兰供应收缩与中国港口库存去化可能为原木价格提供支撑,但行业复苏仍需多重因素配合:中美关税政策明朗化、中国市场库存回归合理水平、以及新西兰元汇率趋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