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新西兰政府针对农地大规模转向林业的浪潮发布重磅改革方案,宣布自2024年10月起实施农地用途分类(LUC)分级管控政策。数据显示,该国2017年至2024年间已有超26万公顷牛羊农场被收购用于林业开发,引发农业与环保领域的深度博弈。
据新西兰议会环境专员最新报告披露,当前排放交易体系(ETS)政策正驱动大量高产农田向碳汇林地转型。新西兰牛肉+羊肉协会主席凯特·阿克兰指出,每新增10万公顷林地将导致近百万牲畜存栏量缩减,直接影响出口创汇能力,并对农村经济生态链造成连锁冲击。该组织研究显示,若按现有趋势发展,至2050年新西兰或将新增90万公顷外来树种种植区。
为平衡粮食安全与碳中和目标,新西兰农业部宣布建立三级管控机制:对1-5类耕作用地实施外来树种造林禁令;6类农地年度注册上限设定为1.5万公顷;允许单个农场最多25%土地用于ETS林业项目。政策特别规定,特定毛利族群土地可豁免限制,并设立过渡期保障已启动造林程序的土地所有者权益。
"新政在保护耕地红线与保障碳汇效益间找到了精准平衡点。"农业与林业部长托德·麦科莱表示,政策既维护粮食生产能力,又为可持续林业留出发展空间。气候变化部长西蒙·沃茨强调,此次改革将为排放交易市场参与者提供明确预期,助力实现农业减排与经济发展的双重目标。
业内人士分析,新政或将重塑新西兰初级产业格局。目前该国已有超26万公顷农地完成用途转换,新政实施后预计每年可减少约13万公顷潜在林地转化。不过有专家提醒,如何确保政策执行力度与市场适应度,仍是未来需要持续观察的关键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