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木
柏木(学名:Cupressus funebris Endl.),是柏木属乔木,高可达35米,胸径2米;树皮淡褐灰色,小枝细长下垂,绿色,较老的小枝圆柱形,暗褐紫色,雄球花椭圆形或卵圆形,球果圆球形,种子宽倒卵状菱形或近圆形,熟时淡褐色,有光泽,花期3-5月,分布于中国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垂直分布主要在海拔300-1000米之间。
中国栽培柏木历史悠久,树姿端庄,适应性强,抗风力强,耐烟尘,木材纹理细,质坚,能耐水,常见于庙宇、殿堂、庭院。木材为有脂材,材质优良,纹直,结构细,耐腐,是建筑、车船、桥梁、家具和器具等用材。茎皮纤维制人造棉和绳索。叶入药。濒危等级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国务院1999年8月4日批准)。
- 中文名称柏木
- 别称香扁柏、垂丝柏、黄柏、扫帚柏,柏木树、柏香树、柏树、密密柏
- 目松柏目
- 属柏木属
- 拉丁学名Cupressus funebris Endl.
- 纲松柏纲
- 科柏科
形态特征
鳞叶二型,长1-1.5毫米,先端锐尖,中央之叶的背部有条状腺点,两侧的叶对折,背部有棱脊。雄球花椭圆形或卵圆形,长2.5-3毫米,雄蕊通常6对,药隔顶端常具短尖头,中央具纵脊,淡绿色,边缘带褐色;雌球花长3-6毫米,近球形,径约3.5毫米。
球果圆球形,径8-12毫米,熟时暗褐色;种鳞4对,顶端为不规则五角形或方形,宽5-7毫米,中央有尖头或无,能育种鳞有5-6粒种子;种子宽倒卵状菱形或近圆形,扁,熟时淡褐色,有光泽,长约2.5毫米,边缘具窄翅;子叶2枚,条形,长8-13毫米,宽1.3毫米,先端钝圆;初生叶扁平刺形, 长5-17毫米,宽约0.5毫米,起初对生,后4叶轮生。花期3-5月,种子第二年5-6月成熟。
生长环境:
柏木喜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在年均气温13℃-19℃,年降雨量1000毫米以上,且分配比较均匀,无明显旱季的地方生长良好。对土壤适应性广,中性、微酸性及钙质上均能生长。耐干旱瘠薄,也稍耐水湿,特别是在上层浅薄的钙质紫色土和石灰土上也能正常生长。需有充分上方光照方能生长,但能耐侧方庇荫。主根浅细,侧根发达。耐寒性较强,少有冻害发生。
喜生于温暖湿润的各种土壤地带,尤以在石灰岩山地钙质土上生长良好。在四川北部沿嘉陵江流域、渠江流域及其支流两岸的山地常有生长茂盛的柏木纯林。
主要价值
传统应用
建筑领域:柏木凭借出色的强度和耐久性,在古代建筑中扮演重要角色。像北京故宫倦勤斋的部分结构,以及众多庙宇、殿堂的梁柱,都选用柏木打造。这些建筑历经岁月洗礼,依然坚固屹立,彰显出柏木的卓越品质。
家具制作:因其耐腐特性,柏木成为制作榫卯结构家具和棺木的理想材料。使用柏木制成的家具,不仅结构稳固,而且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而在制作棺木时,柏木的防腐性能确保遗体长时间不受侵蚀。
工艺品打造:柏木的纹理和质地使其成为制作工艺品的优质材料。在古代,柏木是军队制造弓箭的重要原料,同时也是雕刻领域的上佳之选,能被雕刻成各种精美的艺术品。
现代应用
生态建设:柏木根系发达,具有良好的水土保持功能,在生态修复和绿化工程中被广泛种植。无论是荒山造林,还是城市园林景观建设,柏木都能发挥重要作用,有助于改善生态环境,提升城市绿化品质。
林产化工:柏木富含油脂,通过专业提炼得到的柏木油,在香料和医药行业应用广泛。在香料生产中,柏木油为产品赋予独特的香气;在医药领域,它则是合成多种药物的重要原料 。
生长环境
柏木喜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在年均气温13℃-19℃,年降雨量1000毫米以上,且分配比较均匀,无明显旱季的地方生长良好。对土壤适应性广,中性、微酸性及钙质上均能生长。耐干旱瘠薄,也稍耐水湿,特别是在上层浅薄的钙质紫色土和石灰土上也能正常生长。需有充分上方光照方能生长,但能耐侧方庇荫。主根浅细,侧根发达。耐寒性较强,少有冻害发生。
喜生于温暖湿润的各种土壤地带,尤以在石灰岩山地钙质土上生长良好。在四川北部沿嘉陵江流域、渠江流域及其支流两岸的山地常有生长茂盛的柏木纯林
分布区域
中国特有树种,集中分布于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如四川、湖北、贵州、浙江等地。
木材特性
柏木呈淡黄色,拥有笔直且细密的纹理,质地极为坚韧,自带天然的柏木香气,给人以清新之感。
柏木耐腐性强,对水湿环境有着出色的耐受性,并且能够有效抵御虫蛀,在各类复杂环境下,都能长久保持结构稳定,防腐性能远超许多同类木材。
柏木气干密度在 0.5 - 0.6 g/cm³ 之间,硬度处于中等水平。与此同时,柏木富含油脂,从这些油脂中提炼出的柏木油,是制造多种化工产品的重要原料,在工业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